刘润道歉的背后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ToB老人家 Author 王戴明
昨天被一件事情刷屏了,那就是:刘润道歉了。
挺有意思的,前1天还振振有词的反驳质疑者,声称:
“被误解,是表达者的代价。我接受这些代价,但请不要让我的读者们,成为代价。”
隔天就诚恳道歉了,还自爆了另一个错误:
他在比较“德基广场年收入”与“全国购物中心平均年收入”时,前者是用的整个广场商铺的收入,后者则用的购物中心收入。
我百度了一下,前者应该类似于“淘宝上店铺的总GMV”,后者则类似于“淘宝自身的营业收入”。
怪不得两者的差异这么大(当然这样的震撼效果也更明显)。
其实在10月31号的文章《刘润的年度演讲,当真你就输了》中,我就说了,刘润也是普通人,不可能深入理解他涉猎的每一个行业。
在这种情况下,他其实可以停留在自己的“舒适区”,继续分享一些商业通识,或者一些前沿观点。
就像他的《5分钟商学院》一样,理论并不高深,但是通俗易懂,特别适合普罗大众。
但是现在,他非要涉足具体的行业,甚至分析具体的企业,那就得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。
至少不能人云亦云,品牌伙伴说什么,就都照单全收,完全失去了客观立场。
比如,刘润对飞书people的评价,外行人看了可能觉得很“哇塞”,我看了就觉得很奇怪:
很难想象刘润这样的管理咨询大咖能认可“字节跳动赢得人才的原因是飞书招聘工具”,以及“OKR形同虚设的解决办法是用飞书OKR工具”等观点。
这一点我在文章《关于飞书People,我想请教刘润老师》有过详细阐述,大家有兴趣可以点击阅读。
所以,刘润的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有的,而是早就埋下了病根,翻车是早晚的事。
而这次他的道歉,也说明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。
因为改进的第一步,往往就是真心承认错误。
那这次事件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?
我觉得最大的一点就是:
做一个专业的人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刘润这次翻车,有很大一点原因就在于:他在一个很苛刻的环境下,做出了不专业的行为。
年度演讲应该是刘润每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。
重要到什么程度?
仅以2022年为例——根据刘润公布的数据——除了刘润自己120万用户的视频号,他们还邀请了超过100家视频号转播(最终有超过300家视频号转播)。
如果不考虑重复的问题,仅仅通过视频号触达到的人群,就有1.5亿。
用“万众瞩目”来说,一点都不为过。
如果是平时,像折扣MAMA、德基广场这样具有误导性的内容,很难掀起什么风浪。
但这次可是有1.5亿人关注的大会!
这种不专业的行为当然很容易出问题。
回到我们自己。
最近很多同学都感受到了经济的寒冷。
我在SaaS产品群里经常看到大家说,“公司全体降薪30%”,“公司要继续裁员10%”。
我不想散播焦虑,但是各方面的消息都在传递一个信息:
短时间内,经济很难有大的起色。
也就是说,我们接下来可能要面对一个漫长的冬天。
我们的工作环境将变得更加苛刻,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。
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应该怎么办?
我觉得对于普通大众来说,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“让自己变得更专业”。
实际上,虽然现在机会更少、竞争更加激烈,但是不专业的人仍然比比皆是。
就连刘润这样的成功人士,同样也会犯下不专业的错误。
所以,只要我们把自己变得更加专业,仍然有很大机会脱颖而出。
给大家举一个例子:
一位产品经理粉丝拿着自己的作品去面试,本来HR说公司规定最多只能涨薪20%。
但是在看到他的作品以后,招聘方又给他额外安排了一场面试,结果最后拿到了60%的涨薪。
其实,精心准备一份专业作品并不难,但是你有没有发现:带着作品去面试的候选人,其实少之又少。
甚至有面试官感叹:从来没见过拿着作品来面试的产品经理。
这也许说明了一点:
即便是在寒冬,专业的人仍然会有机会。
就像一位拿到4个offer的产品经理粉丝说的:
不是大家求职都难,其实优秀的人求职不难。
可以加入技术琐话读者群,请后台回复:读者群
往期推荐:
技术琐话
以分布式设计、架构、体系思想为基础,兼论研发相关的点点滴滴,不限于代码、质量体系和研发管理。